|
2.5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工艺
; v) M. {6 _# U SBR工艺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完成污水生化反应(A2/0生化特点)、沉淀、排水、排泥,省去初沉、污泥消化池、二沉池和回流污泥泵房,基建设施具高度集约化特点,多被中小型污水厂采用。SBR现有五种基本型式【16】和一种改良型式【19】:6 x' ~3 W# C7 Q
传统SBR工艺。间歇、周期性操作,脱氮除磷效果不稳定。
( v9 M* E5 s) W4 u' r" z# E5 p& x* P ICEAS工艺,即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反应池分隔成前部预反应区和后部主反应区两部分,连续进水,间歇曝气、沉淀、出水、排泥,脱氮除磷效果不理想。
/ g. v. h, _& w( h5 a) r; B) Z DAT-IAT工艺,即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相结合法。反应池分两部分,前部DAT连续曝气,后部IAT间歇曝气、排水、排泥,脱氮除磷效果一般。" h9 l G# N5 v4 H! \" j N) ^
CAST工艺,即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反应池分选择区和主反应区,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排泥均间歇、周期性运行,脱氮除磷效果好。
& Y5 V4 G* [& I' i2 v UNITANK工艺。三个矩形池并联,运行周期模式类似三沟式氧化沟,采取鼓风曝气,池深,固定堰简化排水,处理效果亦与三沟式氧化沟相近。" ?) J8 v8 V9 W( x" `8 |/ v
MSBR,即改良型SBR工艺。由两个SBR反应池、两个缺氧池、一个厌氧池、一个好氧池和一个污泥浓缩池共七个处理单元组成一体化合建式装置,实际上是A2/O工艺与SBR系统的串联。连续进出水,抗水力和有机冲击负荷,具非常高的COD、BOD去除能力和脱氮除磷效率。; S, s9 o' O3 w+ A" F+ R
3、城市生活污水的三级(深度)处理技术
, A4 U9 n7 p6 n; b6 b4 ~ 污水的三级处理目的有二,一是回用于家庭冲厕及洗涤(除厨具洗涤外)及城市绿化或一般性工业用水,要求出水水质达到二类水源水质标准;二是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城市自来水混合后进入供水管网。以前者为多见,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市部分污水厂对少量生活污水进行三级处理,出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和景观建设。) k( Y# `# C7 c7 P
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的工艺方法有:无烟煤和石英砂双滤料微絮凝过滤,纤维滤料过滤,土壤渗滤等传统过滤方法;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活性炭过滤【20】等吸附过滤方法;反渗透、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其它如电磁技术,超声波技术,电渗析技术等。
' p6 }5 E# q2 d8 y9 A F4、总结 I" U5 F; k) `
城市生活污水一级处理多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只能去除污水中部分悬浮物,有机物及少量含磷化合物,目前研究方向是强化一级处理技术。活性炭的应用尚未见于文献报道,但粉状或细粒状活性炭作为生态滤池床层填充剂,理论上可捕获、富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氧,同时保持污泥层的疏松度,这些条件对生态滤池动物群的生存繁衍都有益。是否有应用可能性,需与水处理工作者商榷。; I* U6 l. g8 |7 q- L8 @0 U
城市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新技术研究和工艺开发是该领域最活跃的部分,出现许多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技术改进型式,目的是提高处理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出水水质,避免污水对天然水体的污染。许多水处理工作者在新工艺开发中选择活性炭这种功能性吸附剂进行研究工作,结果证明,粉状活性炭及小粒径的粒状活性炭在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大幅度缩短装置启动时间,提高出水水质,降低出水毒性,提高装置抗有机质冲击负荷性能,增强装置单程处理能力等方面具特殊效果,一些研究成果已进入生产运行实践。
# M1 m& u$ l+ @2 S, A |% G* [ 城市生活污水三级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是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城市未来的有效节水措施之一,而活性炭吸附过滤工艺因技术成熟、可再生使用、投资相对较低、处理效果优良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可能是活性炭产品未来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s. G3 E5 B; Q% b
参 考 文 献# Z; n/ D+ {2 R7 r+ e
【1】师绍琪等。生活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8,14(2):5-7。
, \8 }. _% `+ b5 d- C4 \【2】蒋展鹏等。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活性污泥法。中国给水排水。1999,15(2):1-5。
, i' ?' A" u' J- v【3】曾胜等。混凝磁分离法处理厨房污水。中国给水排水。1999,15(7):11-13。9 i3 |1 A# s( H4 o9 c w
【4】俞庭康等。城镇污水处理最佳实用技术新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5):54-60。- X7 K! q; D; f5 D0 F: m6 S" Y+ U7 }9 l
【5】沈光范。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中国给水排水。2000,16(3):20-23。: R; G0 e, e# G6 [+ ^- |5 a
【6】周克钊。生物/化学(BC)法处理城市污水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0):13-17。3 c6 P! @ q4 I( I5 E& |4 @
【7】蓝梅等。PACT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工业水处理。2000,20(1):10-12。
# v6 B4 B! o# u3 U8 D( M- x【8】曹国民等。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20-24。: x( \( y4 e4 ~* M( H l- ?
【9】刘霞等。生物粒子浮动床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8,14(3):14-15。: X- l8 _6 ~" Z! E1 Z
【10】王士联等。粗铜酞菁颜料生产中的三废治理。化工环保。1999,19(6):352-356。0 r9 G; K! e! v
【11】方芳等。厌氧生物滤池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中国给水排水。1999,15(4):24-27。
% f. e9 E' K& e7 S/ A【12】刘飒等。厌氧快速吸收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9,15(10):13-16。6 U3 G- f( D4 @' d0 B) N) t }- a/ M
【13】周律。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启动及影响因素。工业水处理。1996,16(5):1-3。
! i2 g$ l9 A8 j. k【14】王凯军等。生物污水厌氧后处理工艺研究——微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中国给水排水。1998,14(3):20-23。0 L# y5 h7 Y' J# J* N( ~# y E
【15】向仁军等。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装置。中国给水排水。2000,16(4):14-16。
1 V# R4 [+ U3 D# ~" p! h* V【16】周雹等。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0):21-24。
, O/ ^9 k1 w6 Q4 B, [【17】张波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环境倒置效应。中国给水排水。1997,13(3):7-10。( K5 N- T( V/ d3 _3 c7 x2 X
【18】张波等。倒置A2/O工艺的原理及特点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0,16(7):11-15。
" t( ~; z5 [+ ], h7 S【19】罗万申。新型污水处理工艺——MSBR。中国给水排水。1999,15(6):22-24。9 v0 T- }# A& m7 P$ j, d
【20】皮运正等。活性炭吸附用于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技术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9,16(10):5-8。* V$ C H- X3 @: t
. S8 `4 I9 e/ u& k k& l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