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争粮,与粮争地,并不是研发生物燃料的本意。用非粮原料做能源,让汽车吃垃圾,这才该是未来生物燃料的发展方向。- G. w4 }9 \! U' ?5 J D
* P S7 U0 h; y5 `) N* h& P ~
人们开始意识到,汽车喝什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几十年后就可能消失殆尽。石油作为汽车的粮食,毫无疑问已经不够用了,而路上奔跑的汽车却又不能停下。于是,人类靠自己的智慧开发出了一种新能源,这就是既绿色环保又资源丰富的生物燃料。) V8 C7 F& U% A8 I7 D
J* O( v; n% J6 d9 h
石油危机把人类逼进了一个死角,生物燃料的出现,终于使人类找到了“救星”。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这些生物燃料,最大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且来之很容易。譬如生物乙醇吧,通过淀粉或糖类植物的发酵蒸馏就能获得,而生物柴油则可以通过植物油与醇类(通常是甲醇)进行酯化反应后得到。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等粮食原料和秸秆、甜高粱、木薯、红薯、甘蔗、甜菜、芒草、柳枝稷等非粮原料,都可以是生物燃料的原料。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物燃料便逐渐成为能源新宠。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花大力气来发展。如今,从粮食作物中生产生物乙醇的方式已在全球实现商业化。
. N! q6 ~: c+ h3 b/ h' `- B5 S0 P8 ^) Z# o. B7 A0 @! Z2 D! J% V
可是,世界真的已宽绰到可以用粮食来喂养汽车了?当我们看到全球还有无数民众瘦骨嶙峋在贫困线下挣扎,凯文卡特那张让人心悸不已的秃鹫虎视非洲羸弱幼儿的照片时,我们不得不叮嘱自己:可别高兴得太早了。更不能为了解除一种危机,而愚蠢地去制造另一种危机。
5 P: `$ n+ A9 K
+ q8 _/ A" m d 我们的粮食哪去了?
4 |4 Y: s5 i, g6 w6 F; q% v) o
; B% a% b2 X5 p$ s" C2 j 另一种危机,已经悄然出现。
) ]/ B$ Y& I2 X6 a8 o" j, j: ]4 D g- [+ V; k) I. a
一边是,生物燃料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美国计划到2012年使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提高到3000万吨,2017年达到1.2亿吨;巴西计划到2012年生产燃料乙醇3000万吨,到2020年使其占到汽油总消费量的20%;欧盟则计划在2010年生物燃料占欧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5.8%,2020年提高到10%。生物燃料已从当年的小市场发展成数十亿美元的主流产业。
8 g4 U3 c+ [/ Q1 `8 ]% l/ y( L
@2 `; K% r4 b; I 另一边,则是粮食市场的一片“涨”声: 2007年,世界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47%,大豆上涨75%。而生物燃料的发展正是这次粮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2000年,世界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产量仅为180亿升和不足10亿升,到2006年分别达到了380亿升和60亿升。4 w1 G" Y, g+ a; _2 C. N0 H: H
: H& V* _$ f; c 近期,全球用于生产燃料的玉米约为每年9500万吨,占世界玉米消费总量的12%。2006年,美国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为1700万吨,使用的玉米占全国产量20%左右。许多美国农场主便放弃种植小麦和大豆,而转产玉米,以供乙醇生产。+ B+ N2 o7 ^1 b) B7 v2 Z
. W1 e2 o( d4 e4 G6 k8 M
终于,有人开始说话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目前有数千万人急需救济,尤其是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正面临饥荒,那里至少有1200万人严重缺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曾在2007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说:“我们的星球有足够的粮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但今晚仍有8.54亿男人、女人和儿童空着肚子睡觉。”! w, V) ?+ w! Z7 l2 B, d) t: h$ Z7 C
- z8 s" V ]0 Z2 _3 N9 B/ ~ 于是,不能不问一声:我们的粮食去哪儿了?* H2 h7 l" q+ F) Z& R( V9 c; o% E
+ T5 t" W/ X' `. T 玉米引发的粮食危机
! J1 Z+ i. X* E
% ]9 U/ G% M U8 n' u7 K D% }0 m 如果用生物燃料替代石化能源,而生物燃料的原料又主要来自于粮食,一些专家担心,人类可能就没饭吃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引发了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暴涨,进而造成以玉米为主要成份的饲料价格上涨,其他粮食作物及油、肉、乳制品的价格都随之提高。
9 d- N2 c/ P1 i4 g- t3 O. P+ a9 y- j6 T2 l. @
近期,全球用于生产燃料的玉米约为9500万吨,占世界玉米消费总量的12%。美国农业部预测,10年后用于生产乙醇燃料的玉米占美国玉米总需求量的比例,将从2006年的18%增加到31%。美国要在2017年达到350亿加仑乙醇,需要4000万英亩的土地用于玉米种植。2 q0 s; o- G: m: l, N0 w5 A
4 Z2 Y. {8 s, d, \% B& B) g
巴西也腾出大量耕地种植生物乙醇原料——甘蔗。巴西宣称,到2017年,乙醇将占巴西全国汽车液体燃料消耗量的80%。预计从2008年到2017年,巴西国内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将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从目前的203亿升增加到532亿升。
, N) h# |( Y( f9 C- v9 S# U# f0 C& _4 _4 d5 l3 `
有人提出对生物燃料的大需求能让转基因植物和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走向光明。因为用他们提炼生物燃料,不必考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且除了要考虑对环保的影响外,可容忍较大的农药残留量。以后大家不必担心再吃到含农药的瓜果蔬菜,因为那些都已去炼生物燃料了。 但当前中国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完全适合人畜食用。用来发展生物燃料,是否太可惜了?
1 g9 ?8 z& d' W) r" X, M
/ @9 w+ z& S6 ]6 h9 V! w 与人争粮,与粮争地,这该不是研发生物燃料的本意吧?石油危机引发生物燃料的研发热潮,生物燃料的研发热潮又导致了粮食危机的产生。如果说生物燃料的发展能够解除石油危机,却让人类挨饿,那它的意义又何在?难道生物燃料非要抢夺人类的口粮?4 O6 u+ j. p* E- U& ]" v; t3 C* @+ ]
, Z6 O$ z' V k' ^ 可以让汽车吃垃圾
. u. K& w! i; g4 d5 ]. X8 @
( b# f, O. g8 V) X3 b 发展生物燃料,不用粮食作原料行不行?回答是肯定的。
( W& m d& n' g$ e# R% a9 q1 Q+ T* a% C
在中国,国家发改委已于2006年12月18日下发《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通知要求,“十五”期间建设的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4 R. [! J; O& H" j! q. Y, m
) \, E3 C. n9 ~9 {4 k- F x q 用非粮原料作为能源,应该是未来生物燃料发展的方向。# d, S. a# a: V" J% ]# o5 C
$ N! o" s+ b7 x/ } 目前中国正在拟订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生物燃料生产规模将达到2000万吨,其中生物乙醇1500万吨、生物柴油500万吨。这就大大降低了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提高了我国能源安全。而为了避免对粮食生产产生威胁,中国发展燃料乙醇正在从粮食为主的路线向非粮转变。
6 e/ B) y* I) x/ z7 @% F T& f+ E: e! b( i$ o- [. W! W
提炼乙醇用玉米,柴油用大豆。这样暴殄天物的事情该杜绝了。在中国,有丰富的非粮生物资源正待开发利用。有数据显示,我国秸秆和林业采伐加工剩余物有10亿吨,合5亿吨标准煤,还有900万公顷木本油料林和薪炭林、30多种油料树种、北方的甜高粱及南方的木薯等非粮作物,都属于可规模化利用资源。寻找玉米和小麦的替代资源,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 h; z: o' z) X8 Z: j( B( J4 f6 g i1 P$ {4 a
2007年4月12日,国家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签署协议:武汉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将与意大利有关单位合作,在武汉兴建一条将餐馆的潲水油、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加工成为生物柴油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万吨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在每吨5000元左右。' A) x! u) _7 a7 Q2 O0 M
1 G( U: \8 o4 [; y; A% I 既然生物柴油需要植物油和醇类,花生油可以,菜籽油可以,猪牛的脂肪可以,那餐馆的废弃油脂又何尝不可以呢?见媒体不停曝光某某火锅城、某某餐厅将剩菜中的“口水油”过滤后重新端上餐桌,看者恶心,食者反胃。现在,都给我卖钱去提炼柴油吧!
9 O, q+ M: L, _) w i/ L% x. G" Z
( L3 @7 ~, S; B0 w5 ? 不光是中国,世界各地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非粮生物也有很多很多。蓝色星球给予了生命无限可能,只看人类是否会合理利用。
2 a0 O$ t7 @& W0 b' r8 M7 d: Y. `. V* N/ [
在东南亚,棕榈油是其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粗棕榈油合计大约占到全球产量的85%,用它来制造生物柴油再适合不过。
& O j1 T. r, |3 s7 K) Q
! b9 p8 \3 l/ ]. U# Z% A/ K 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立志要让提炼生物燃料的原料像奶牛一样:吃下的是草,产出的是奶。他们在广袤的美洲大陆上发现了一种名为“柳枝稷”的野草。
2 r( l' }$ z2 y) j1 s: F
0 t! b/ @+ x6 k" ~ 美国奥克拉大学的泰利亚费洛教授说:“柳枝稷的种子对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是有价值的,所以对环境也有好处。柳枝稷比其他的多年生草更容易种植,在无法种植玉米和其他作物的荒地上,不会与粮争地,柳枝稷的生长只需要最低限度的肥料和水,就可以有很高的产量。”7 n0 a* X: V% X2 F7 T2 H& e4 C
5 O' o" p# C( t5 T$ v" s: T
这种野生植物在美洲大陆随处可见,草梗粗壮,可长到3米高,更重要的是,取之不尽。* J; z* e% ?- ^ L2 x5 p
6 u/ I7 j* @) O% Y$ Z. n
美国的Coskata公司则一直专注于纤维素生物乙醇燃料,原料为来自任何农业及城市生活含碳废弃物;Mascoma公司主要研发第二、三代可持续生物燃料,原料是任何来自林作物的废弃物。在今年1月和5月,通用汽车分别宣布与以上两家公司建立战略联盟,以加速新一代生物乙醇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2 A# h( v2 j0 `' j& F T9 ]1 W8 S4 s8 g5 L0 Z" o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加大生存压力为前提,要发展生物燃料,就必须转换现在以粮为主的生产思路,发展非粮生物燃料。其实,垃圾并非都是废物,当它一旦转化为生物燃料,就将成为汽车最好的粮食。它吃得越多,大家也就会越开心。
! S3 s+ R$ ^8 I) v! F: G
; f" \ u3 H6 Q! Z8 u" _& z)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