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0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江苏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历程与思考 作者:徐克勤
(五) 科学 防治,减轻危害。为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治水平,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危害。开展疫情监测、普查,制定防治计划。在全省松林分布区,开展常年性的疫情监测,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在此基础上,每年秋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查明病害分布范围、危害程度,掌握疫情变动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年度除治计划。划分受害类型,突出治理重点。对孤立或潜在威胁大的疫点有计划的拔除,先后拔除县级疫点6个,乡镇疫点33个,并及时更新造林,恢复林相;对病害严重发生区,除及时清理病死树外,还加大易感病树种黑松的更新力度,压缩来年病死树数量;对中度和轻度危害疫点,以灭虫处理病枝材为主,实行林下造林补植、封山育林,以保存疫情稳定的松林资源;对风景名胜区,除及时清理病死树外,还采用化学防治,实施飞防、注干和释放天敌等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风景区必需的松树;对非疫情发生区,采取定个、定点、定期监测,同时加大林间抚育管理力度,提高松林抗病能力。清理病死树木,减少病源媒介。每年冬春,组织力量清理病死树,对病枝材采用切片、烧毁、药物薰蒸等 方法 进行彻底灭虫处理,减少松墨天牛虫密度。据统计,1982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清理病死树670多万株。积极培训人员,开展科学 研究 。采取多种形式,聘请专家、学者定期培训技术人员,提高防治水平,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枝材处理技术”、“松墨天牛生物除治技术”、“病害早期诊断”、“抗病松树筛选与 应用 ”、“疫点植被恢复技术”等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
# Y% |5 J! c& o$ K4 w/ t a4 m [+ C4 e7 w, D8 y; @
三、几点启示( b7 W3 N! x0 V
& j C8 N- d2 t3 U; A% Y 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认真研究,经多年艰苦奋斗,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间既有一些宝贵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回顾20年来的防治历程, 总结 防治策略与技术得失,有以下几点启示:4 B4 f7 c: f1 @) f6 _
) @6 W+ w1 u# M* e W) D j- a
启示之一:松材线虫病防治关键在“预防”。病害进入林区后,根治十分困难,治本的办法是预防。一是防止人为传播。事实证明病害 自然 传播距离非常有限,疫情扩散蔓延多是人为因素所致。“预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病源物源头管理,只有封锁疫区,控制蔓延,才能谈得上压缩受害面积,减少病死树数量。二是落实监测措施。对非疫区,特别是重点保护区要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将病害消灭于萌芽之中,否则蔓延后,再要将其扑灭只能是大量伐除松树。三是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对与疫点毗邻的松林,及早伐除被压木、衰弱木,并尽可能降低易感病树种——黑松的比例,改变松墨天牛适生环境,增强林木抗病性,减缓病源自然传播速度。
. |- f) c# [9 Z+ L: A, K& l. P
# I7 Q @5 f. l& ]/ b8 O% b 启示之二:松材线虫病治理质量取决于病枝材处理效果。 目前 ,广泛运用的松材线虫病治理技术是杀灭松墨天牛,切断病源传播链。用化学农药杀灭天牛成虫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相对而言,通过处理松树病枝材,杀灭天牛幼虫则要简便易行,且工效高。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技术方法要正确。无论采取何种灭虫技术,效果都要求达100%。实践证明,对病枝材进行切片、烧毁处理是确保效果的最好方法。二是处理要彻底。调查表明:直径为1.5厘米的小枝也有天牛幼虫生存,因此,不只是对病树主干、伐根进行处理,对1.5厘米以上枝条也要进行灭虫处理,否则就前功尽弃。三是对疫点活树枝材也要处理。由于病死树出现时间受多种因子 影响 ,疫点上某一时间内的活松树,并不等于未感病树。在疫点更新改造时,活松树处理常被忽视,这是病源人为传播的最大隐患。四是以枝材处理量定采伐量。疫点上的病死树或活树伐除后,如不进行绝对有效的灭虫处理而造成流失,则其对松林资源的潜在威胁远远大于留存于林间的危害。因此,在防治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资金保障尚不充分的地区,为确保伐除松树的处理效果,应采取以处理能力决定伐除量方法,从而避免因病材流失带来更大灾难。
4 z( Y) p) r* X9 O- z
, R: T: N2 v/ E! P- I7 c 启示之三:松材线虫病除治切忌急功近利。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规律 决定了病害除治工作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危害面积较小时,只要迅速采取皆伐与烧毁措施,承受一定损失,就有可能扑灭病害。而当病害在较大面积内已蔓延数年,则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流行而不应是扑灭危害。实践证明,急于在短时间内扑灭危害,必须大面积伐除寄主松树,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一方面易出现新的荒山秃岭,另一方面被伐除的疫点松树数量多,灭虫处理耗时、费工,枝材流失隐患大,有可能产生更多、更分散的疫点。因此,要根据各种受害类型,确定策略与重点,有计划、分步骤、踏踏实实地推进防治工作。
' c7 @0 K, h3 R( I' S. Q5 b: E0 P3 y& ?) f+ z
四、几个 问题 @% v$ Z a9 X5 y" _4 g
: L$ e; N3 @) D4 m2 v- C) R
(一)如何评价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d& j5 P2 P. f- M V: s9 s5 ^, j6 m" \
/ U3 @ s- Y( A9 E" ? 松材线虫病危害重,易传播,难防治。它既具有一般病虫害的普遍性,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将其它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定方法与标准运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上,必然带来许多局限性。如松墨天牛数量的下降,不一定必然导致病死树减少;而病死树的减少也不一定必然出现松墨天牛数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 O( t( @: O% `% I- f9 q' M& X8 ]% N P" x
(二)如何评价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6 J% I: |: ?* t, @* m) N
/ W# H y7 c! x
对于松材线虫病能否提出有病不流行(或不成灾)的概念;以单位面积病死树数量还是以单位株数病死率来评价危害程度更为恰当;达到怎样的指标才能算得上控制了病害。) O0 K0 G+ _1 A3 s
( F+ c6 f3 p9 k+ d: F
(三)如何理解“履历现象”
- H- D: U. \& N4 \; @6 ^2 t/ ]' M) }- r; A0 ^$ r! w% z3 ?' A
“履历现象”为日本一学者提出。其核心 内容 是:在某一局部区域,当年病死树多,次年病死树也多,反之亦然,其现象的出现与防治的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但“履历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在江苏,此类例子却很多。应如何理解与解释。& _3 H2 ~$ Y+ W( B+ e6 h8 c% f
# P* ~- a) E& O9 q
(四)关于松墨天牛成虫的空间分布
! _% `1 _; [3 }) L# S8 c; v9 K7 F3 w# k# g! n% _
在病害发生初期与稳定期,病死树多为点状分布。病死树在多大程度上与松墨天牛成虫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此问题的解决应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目前的防治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