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时也见到了外出刚回家的陈工。陈工的太太之前在电话中邀请我过去吃午饭,陈工在电话中还叫我在他家住几晚。中国的老知识分子真是纯朴啊! * `5 A1 q) O6 c' o, o/ @9 B% C 陈工对昭平的吴主任的印象也很深。当年的技术推广项目,陈工是项目实施的主要负责人。他知道的细节是最清楚的,包括技术培训教材也是他编写的。各位可别误会,他可是经常上山与脂农打交道的,当年很多脂农都对他很熟悉。只可惜当年脂农们人手一册的培训教材现在可能快绝迹了。& x( v3 i( r W- h
陈工讲起,当年的那盘录像带后来并没有做成技术讲解示范的光盘,而是被当作项目工程总结及宣传光盘里面的一些零碎镜头了。他说这样的光盘对我来说实在没什么意义了。 ' K, S o* B4 _. G 陈工将其保管的一本技术培训教材给了我,并对其中部分在现实中难以适用的内容作了讲解。他说最适合的受脂器不是塑料杯,而是一种能收缩袋口的薄膜袋。听他的介绍,这种受脂袋应该就是我在玉林那边看到的那种受脂袋了。陈工用报纸折叠作了讲解。 4 W' n1 n! Y: d [0 [; K. n- E; w 化学增产剂的确是有增脂效果的,但在没有找到省工的施药方法之前,暂时不实用。& P ^$ ?; C6 E3 @1 s \
至于低温促脂剂,当时最初是根据昭平地区的气温较寒冷而配制的。对于两广及云南大部分地区并无太大必要。而且要因地适宜、经过反复试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