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荚兰是多年蔓生于热带地区的植物。其中是常见的品种是Vanilla fragrans,也称作Vanilla planifolia。人工种植时要采用人工木针授粉,豆荚呈黄绿色后可采摘,采摘后生香和干燥处理四~六个月,荚皮收缩迭皱,并呈巧克力色。市场可见到的另一种香荚兰是Tahitian vanilla,呈红褐色,它是由Vanilla tahitensis加工而成,也称作塔希提香荚兰。
" a1 D+ O# }* e7 q- U# Q0 c2 a l; c5 ?4 M, A) [
生香处理后的香荚兰豆及其提取物,酊剂和香膏是最常见的食品香料,可用于冰激凌、蛋糕、巧克力、糖果、含酒精饮料、香烟和软饮料等各类食品。其酊剂也用于日化调香。
' m; J2 G- l0 V+ g( f$ _# K5 Q
4 i- P/ C$ m) F4 f: u, T# A; b 一、产量概况 - ]( O2 y; g: s2 N2 ~2 g. I
4 ]9 c e7 c) r) ?, w9 A世界范围内的香荚兰生产无精确统计数据,现有的大多数统计数据是由各生产国根据估计数计算出的,其中包含着误差。
2 H2 x2 d, c% A) f V% e5 `1 R9 \5 ?% t5 H! n0 ]
全世界每年生产生香干燥完毕的香荚兰豆荚的产量在2000到2400吨。马达加斯加是最大的生产国,每年产量为1000-1200吨;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其产量从80年代后期的每年400吨增加到现在的700-800吨。较大的产地是科摩罗,平均每年产量在200吨。其它产量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汤加,每年40吨;留尼旺,20吨;法属泼利尼西亚,20吨和墨西哥,10吨。 " J' J9 I8 E F
2 J9 d J. |1 w. I/ Z5 @马达加斯加: % d, f3 @9 A" n, }
* V& p/ z7 F) c5 u* ?香荚兰早在1873年就收入马达加斯加。得益于当地极佳的气候条件,生产迅速地膨胀,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产地处于该岛国的东北部,有多达55000个农户种植这种作物。马达加斯加从Vanilla fragrans生产波旁(Bourbon)型的香荚兰豆。所谓“波旁型”与种植条件和生香技术有关,已被视为世界的香荚兰质量标准。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荚的产量波动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该国的平均产量为1000吨/年,最高产量是在1987年,达到2164吨。1994年,产量为974吨,而前一年是1200吨。
/ z) V( w, t- J' j7 b7 U) u. g: U9 d4 y/ [4 u* {, @
印度尼西亚:
: F T# k! x$ e4 j- t9 a; n: M" g6 b$ u2 B/ L
印度尼西亚生产爪哇香荚兰和Bourbon型的香荚兰,分别分布在爪哇岛和巴厘岛,其中爪哇香荚兰豆荚的质量比类波旁型的差,而这里产的类波旁型香荚兰豆与原产地的质量相差无几。在过去几年中,印尼政府鼓励农民种植香荚兰,同时致力于改进豆荚生香技术,以求达到更佳的香气特征。印尼的生香工作者与研究人员正同英国自然资源研究所一同开展生香的研究,尤其注重豆荚水份含量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印尼香荚兰豆荚的香气质量。现在印尼产品已成为马达加斯加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讫今尚未有印尼香荚兰豆荚的准确统计数据,估计每年700-800吨,80年代末是400吨,70年代后期是200吨,而在60年代,每年产量不过100吨左右。 + i- [& D. P1 J
5 }& f- X: \2 S0 n7 Z
科摩罗和留尼旺 ! E8 } @9 V, `" u$ E7 v% P
7 g- b4 Y* N7 H* i1 F7 a. C3 S$ ?
这两处产地与马达加斯加相近,也生产波旁型产品。科摩罗的年产量保持在200吨左右,往往会因飓风和其它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减产。留尼旺曾经也是一个重要的香荚兰产地,但由于农场工人的工资增加给香荚兰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该地的产量已从60和70年代的100吨降低到现在的20吨左右。
' Z7 M0 ^0 w' t) F
+ U9 D* a; T; f7 l8 F0 u( T汤加
4 o! J# ]( e5 N7 E+ z
* G1 } e% E6 W% J太平洋岛国汤加生产的香荚兰豆荚产量不大,但却很稳定。产量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稳定在每年30-40吨。这里种植的也是Vanilla fragrans,品种与印度洋各岛国的品种相同。 7 o8 V- R( `3 W; V
5 o' M- q( H7 Y- e* [
法属波利尼西亚 : w5 V; p9 p J% R7 J
" ~% o8 w& j" D5 H& J# ?
法属波利尼西亚仅种植Vanilla tahitensis香荚兰。30年代,它曾同马达加斯加同为最主要的生产地区,然而,它现在已从60年代的每年200吨跌到近几年的15-20吨。塔希提地区的种植农已转向种植咖啡和甘蔗,产生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病毒,另一原因是业内人士认为这里产的香荚兰豆荚香气质量低,只能用在日化香料工业,无法同具有波旁型的Vanilla fragrans竞争。 p2 V" ~6 r! ?$ P6 [9 U2 `
7 d% \8 P" l: G' |& b
墨西哥
& p4 H$ G- z; `# Y1 b! G! L$ U1 y5 ?9 ~+ `4 a
墨西哥是非曲直Vanilla fragrans的原产地,但该国不是香荚兰豆荚的主要产地。高工资已导致产量下降,继而又造成销售量下跌的恶性循环。墨西哥香荚兰常常用零陵树(tonka tree)豆荚提取物做生香处理。零陵豆不符合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规的要求。尽管零陵树提取物具有类似香荚兰的香气,但它们含有被FDA禁用的香豆素。1954年,香豆素被发现对实验室动物的肝脏和其它组织有害。
9 `. ` ?0 X7 k0 m3 n# H& M3 q
4 I6 _: P$ P) R* k5 i" ~8 u乌干达
7 m9 T& ~3 M( V- V: S5 H' e1 S h- J" E+ v& g2 Y, Z
到目前为止,乌干达尚未出口香荚兰豆荚,但该国正在为建立一个香荚兰工业做出巨大的努力。最近有报导称该国有10000户以上农户种植香荚兰。据一位占乌干达三分之地产量的加工商称,采用生香技术把生香过程从6个月减至4天,而且快速生香的香荚兰豆荚,香兰素含量比传统的Bourbon法高2倍。
0 \ Q: M( Q5 r. c) n7 Z. y) N4 @# B. w) v( X4 x
二、出口
0 ~* F# q2 f& X0 {& y
; c8 u7 b* ]' e5 w0 v在过去五年中每年有1600-1800吨香荚兰豆荚进入国际市场,其中马达加斯加和印度尼西亚各占40%,科摩罗占15%,汤加、留尼旺和其它小生产商占有其余的份额。世界主要香荚兰生产国出口的产量已从1980年的515吨增加到1992年的1756吨。 6 @$ {( k" ^2 d8 {2 {6 S
( m. x: l( Y1 C' b( H马达加斯加 : m0 A1 x- [) J! g
+ k# l8 n; l4 r9 U! G; l y直到近年,马达加斯加仍占据着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70和80年代占有总供应量的70%,现在有下降的趋势。例如,1977年该国出口了1700吨(占国际市场的72%),而1993年仅出口485吨,占国际市场的31%。到1994年出口量又重新回复到900吨。 1 R, h* | x' x3 g# c2 K
2 V% R& `0 }! l" W) b, k2 v从1961年到1987年,马达加斯加的出口收入持续增加,从1961年的600万美元到1987年最高点8700万美元。在1988年,下跌到4100万美元,1993年,3400万美元。1994年,出口收入得到一定恢复,达到5000-6000万美元。 4 G% _! H$ R2 T# d
2 V2 @$ L; I; \8 s6 ]. B$ G4 Y1995年,马达加斯加政府决定使香荚兰产业自由化,政府取消了官方规定的出口价,允许香荚兰的价格市场化。同年五月,该国政府为香荚兰设定了每公斤21美元的固定出口税率,以代替1989年到1994年的80%的出口税率。纽约经纪人在1995年六月初报导说每公斤香荚兰的价格为35美元。这一价格是从1989到1993年间马国官方定价的每公斤74美元下跌的;1994年,每公斤价格在50-60美元。 9 y+ ?( w; j+ g
, `$ w" [; ], n2 C$ R. k印度尼西亚
! |0 L4 g, n* A3 F
; p. q4 B8 y: W5 M" X1980年,印尼出口77吨,按FOB价计为130万美元;1993年达到720吨,2100万美元。1989年,印尼是世界的最大香荚兰出口国。1991年到1993年,该国再次成为最大的出口地。1993的该国占国际市场份额的46%。印尼香荚兰80%出口到美国,CIF单价为每公斤30-35美元,为马达加斯加产品的一半。 5 U& e& h5 l1 Y' f( U
+ B8 O, s! P! V, K科摩罗
4 ]& o, B) c% d$ Q8 \
/ O d. ]2 \, B U0 r. c: Q科摩罗香荚兰的出口量近几年有所增加,1993年达到285吨,占国际市场18%的份额,认FOB计出口市值100万美元。科摩罗产品的价格与马达加斯加产品相似。该国与马达加期加、留尼旺建立过香荚兰联盟(Vanilla Alliance),以便共同参与国际香荚兰市场的竞争。现在虽然这一联盟不复存在,但科摩罗与马达加斯加仍继续遵循相同的价格政策。 : D/ `; c# r0 v8 K4 l+ L" _
3 `8 v9 `1 n' s1 r9 c$ S其它的出口国和地区都是这一领域内的小角色。60年代初,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出口曾经达到每年180-190吨。1967年,一下跌到59吨;1975年仅为8吨,与1993年(9吨,价值46300美元)的水平相当。墨西哥的出口量从1961年的103吨跌到1993年仅7吨。留尼旺1994年的出口量是13吨(FOB价格为588000美元),1993年为28吨,价值1884000美元。尽管还有多种因素制约着汤加生产和出口香荚兰的增加,汤加的出口量从1987年的14吨(FOB853.000美元)到1993年的36吨(200万美元)。" b$ O2 _; k%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