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使用最为广泛,也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出口贸易也接受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多种支付方式,但主要的收汇方式仍然是跟单信用证。
) x) z9 r4 c$ O8 R4 f# d+ K: z8 T为此,我们应对跟单信用证的条款,尤其是软条款深加研究,这样有利于工作操作和安全收汇。 6 @9 q) l. l' ^( E; M' c) p) k
一、货物检验证明或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开证人授权的人出具和签署,其印鉴应由开证行证实方可议付的条款等等。
; p7 d$ n3 Y0 E这些条款对受益人来说极为不利,因为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如果不来履行就不能出具检验证书或货运收据,这必然影响货物出运。但是,即使进口商检验并出具了证书或货运收据,如果未经开证行证实,也会造成单证不符。
# h, I' E- X4 M1 W# p* z* B1999年1月,某三资企业将制好的一套单据交来交通银行汕头分行议付,经银行审核,发现其检验证书未按信用证条款要求的经开证行证实。企业得知后,希望把证书再寄给国外进口商,请其要求向开证行证实,但由于往返时间长,如果寄去后再寄回来又会影响交单时间,所以,只好以单证不符寄往国外开证行。由于该客户是老客户,又是资信较好的客商,所以,最后还是把货款收回来了,但是开证行已扣除了50美元的单证不符费和30元的电报费。 . d" G: Y* z% e/ L4 A2 ?1 i
二、检验证由进口商出具和签署并由受益人会签。同时,其印鉴应与通知行持有的记录相符。 3 l2 K- ^5 T4 j) A; I& c
这种条款对受益人很不利,因为主动权已掌握在对方手里。同时,不仅影响了议付时间,造成了单证不符,而且还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因此,受益人应洽进口商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修改或删除,以便受益人操作和安全及时收汇。
/ b( T4 {3 ^ |% i0 J三、检验证由某某出具并签署,他们的印鉴必须由通知行证实。 ' N! [2 s% T% U6 l! W0 M
这个条款对受益人来说也是不利的,而且开证行并没有将印鉴资料寄给通知行,致使通知行无法证实。另外根据UCP500号规定,通知行应遵守合理谨慎的原则,检查其所通知信用证的表面证实性,以保护受益人的权益,因而没有义务审核某某进口商的印鉴。 3 @9 M2 k+ P. Y) [6 r
四、票据应出具在有受益人名称的信函笺上,注明全称和地址。 3 R8 o1 k5 D! v/ u% I, _ Y) o
对于这一条款,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发票出具在有受益人名称的信笺上,打上其地址就可以。但也有人认为,即是在受益人的信笺上出具发票,其发票上也要打上受益人名称的全称和地址,不能只打上地址。最近有一家企业按照第一种意见制作单据,即只打上地址,结果国外开证行提出不符。笔者认为,这个条款仍不明确,应向国外开证行询问澄清以便正确制作单据。 0 y: v( s$ I5 L7 H7 e
五、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的人出具并签署,其印鉴必须与开证行的档案记录相符。 对于这些条款,受益人不能把握其印鉴是否相符,因此,出口商应洽开证人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报修改或删除,以便安全及时收汇。 % D2 k0 X3 r w5 X
六、由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手签的货运收据。其印鉴必须符合信用证开证行的票据中心的记录。 对于这个条款,受益人不能把握其印鉴是否符合。因此,应洽改。 " J$ A* a& j- O7 M7 F+ a4 h
七、由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签署的货运收据,其印鉴必须符合开证行持有的记录。
4 d) X0 s' Z9 v对于这个条款,受益人同样不能把握货运收据上的签字和图章与开证行持有的记录相符。因此,应洽额修改。这都是一些非正常性条款,也是出口商所不应接受的。众所周知,由于开证人或开证申请人授权人签发检验证这一条款不仅违反了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需由一个独立贸易关系人之外的第三者、一个有资格、有权威性的检验专业机构来执行的惯例,而且也违背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第四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根据惯例,银行不介入买卖或不参与交易,上述条款,开证人授权的代表签字须经本行(开证行)或通知行证实等,意味着银行参与了交易,违背了国际贸易惯例。因此,这种条款,明显是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串通一气,坑害出口商的。假设企业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完全一致,开证申请人授权的代表也出具了检验证,只要开证申请人勾结银行,指示银行否认该代表是经该行同意的,那么,企业就不能从银行获得货款。
4 t0 h1 j) C& I; |( ~! f3 o为此,为了出口商本身的权益,应加强对信用证条款,尤其是软条款的审核,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洽进口商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报修改或删除,为顺利出运货物和安全及时收汇铺平道路。
. z* i2 l' n$ Q8 t" l3 T信用证软条款之解析 4 p. A6 q* P3 O6 @- v4 |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Soft Clause),在我国有时也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 Clause),是指在不可撤消的信用证加列一种条款,使出口商不能如期发货,据此条款开证申请人(买方)或开证行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主动权,即买方完全控制整笔交易,受益人处于受制人的地位,是否付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意愿。这种信用证实际变成了随时可以撤销或永远无法生效的信用证,银行中立担保付款的职能完全丧失。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消信用证,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买方凭借信用证"软条款"还可以骗取卖方的保证金、质押金、履约金、开证费等。 7 U6 V2 g& b: V7 a3 _8 e+ q) C" a2 T
8 B2 T0 T- K; \; f3 h 少数不法外商不断变换手法,利用信用证的“软条款”,利用我国一部分外贸业务人员积极扩大出口的良好愿望和经验不足的弱点,给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上当的多是国内工贸公司,据了解,自1992年以来,国内公司受此诈骗多起,蒙受的损失达数千万元之巨。
7 m* N$ I- ]8 T( ]9 F& Q "软条款"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主要有以下特征: 3 c: n$ u2 |. \ Y
1.来证金额较大,在50万美元以上;
/ {( }2 x! Q6 g. _3 \& ~ 2.来证含有制约受益人权利的“软条款”,常见的"软条款"归纳如下:
" r0 {0 w6 @" l/ g a.开证申请人(买方)通知船公司、船名、装船日期、目的港、验货人等,受益人才能装船。此条款使卖方装船完全由买方控制。 * A5 H1 O& \) ~- a: O8 m* A
b.信用证开出后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生效,或待货样经申请人确认后生效。此类条款使出口货物能否装运,完全取决于进口商,出口商则处于被动地位。出口商见信用证才能投产,生产难安排,装期紧,出运有困难。 $ s# s8 z. T3 @& m! \% k" v
c.1/3正本提单迳(直)寄开证申请人。买方可能持此单先行将货提走。 9 k4 O) r4 I# l5 z3 K
d.记名提单,承运人可凭收货人合法身份证明交货,不必提交本提单。 % i- Z! U' f6 g( u
e.信用证到期地点在开证行所在国,有效期在开证行所在国,使卖方延误寄单,单据寄到开证行时已过议付有效期。 % \+ O' d5 U; E U: ]5 `
f.信用证限制运输船只、船龄或航线等条款。
+ U/ x1 Y+ h: x0 B g.含空运提单的条款,提货人签字就可提货,不需交单,货权难以控制。有的信用证规定提单发货人为开证申请人或客户,可能被不法商人利用此特殊条款进行无单提货。
: ?0 H. Z; r. k1 b8 K( U h.品质检验证书须由开证申请人或其授权者签发,由开证行核实,并与开证行印签相符。采用买方国商品检验标准,此条款使得卖方由于采用本国标准,而无法达到买方国标准,使信用证失效。 . l& V! { a+ c+ w
i.收货收据须由开证申请人签发或核实。此条款使买方托延验货,使信用证失效。 . i; y5 ~) Z+ [- f4 G
j.自相矛盾,即规定允许提交联运提单,又规定禁止转船。 4 o* Z7 V v' b. B0 q, q
k.规定受益人不易提交的单据,如要求使用CMR运输单据(我国没有参加《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所以我国的承运人无法开出“CMR”运输单据。
6 c; V' {0 K0 [5 W# K l.一票货物,信用证要求就每个包装单位分别缮制提单。 1 I" a+ O/ l) S# p
m.设置质量检验证书障碍,伪造质检证书。 $ Y8 u. F2 ]% z5 m! w
n.本证经当局(进口国当局)审批才生效,未生效前,不许装运。
- G4 M2 n$ t5 p9 T7 K2 L o.易腐货物要求受益人先寄一份提单,持此单可先行提货。 4 X& m7 u; i: b* G, h* B5 d |
p.货款须于货物运抵目的地经外汇管理局核准后付款。 ' n# z1 a4 j Q6 r% t
q.卖方议付时需提交买方在目的港的收货证明。
4 d) O5 x3 \0 N- T& Z8 C, t r.产地证书签发日晚于提单日期,这会被怀疑未经检验,先装船,装船后再检验。
6 h6 g5 d/ @6 \9 p ~% f s.延期付款信用证下受益人交单在先,银行付款在后,风险大,应加具保兑。 - A& C5 p2 m6 i' ?0 ~/ F- s) g+ ?' Y
t.不接受联合发票,进口国家拒绝接受联合单据。 : Y) q3 T" z: M" Q6 U% ^# _) F
u.信用证规定指定货代出具联运提单,当一程海运后,二程境外改空运,容易被收货人不凭正本联运提单提货。 ) v/ g$ |# b4 Y) B/ N/ n0 \
v.信用证规定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后如不及时寄1/3提单,开证申请人将不寄客检证,使受益人难以议付单据。 - |/ H# _9 y7 v/ V' a$ L( }: C
3.证中货物一般为大宗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如“花岗石、鹅卵石、铸铁井盖、木箱和纤维袋”等;
. V; b" q$ B" [+ U1 e, c( S 4.买方要求出口企业按合同金额或开证金额的5% ̄15%预付履约金、佣金或质保金给买方指代表或中介人。 6 |# O) ~1 i. [4 j( y6 G
5.买方获得履约金、佣金或质保金后,即借故 刁难,拒绝签发检验证书,或不通知装船,使出口企业无法取得全套单据议付,白白遭受损失。
1 t2 u5 Y9 B" n# D& @% j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对这么多的风险,有关方面提醒我们外贸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j7 t m' P. U' [( B, O- o5 Q! Z. E+ m1 |& V; ~
1. 首先要认真审证。做到及早发现“软条款”。在贸易过程中,收到L/C后应立即与合同核对,看看条款是否与合同一致,能否办得到。发现问题后要马上与开证申请人联系对信用证做修改,不要等到做到一半才发现情况不妙,那个时候货物已上船,为时已晚,一旦对方不肯修改信用证,我方就陷入了被动局面。
& b, J$ I8 I# N! w) W. ^! @ 2. 其次是尽量要求对方客户从一些大的,信誉较好的银行开证。由于这些银行一般很注意自身的声誉,会很严肃认真对待“软条款”问题,相对来说,风险会小得多。要及时识破不法外商与一些开证行相互勾结设下的圈套。 6 M% I+ K/ o% K; C
3. 调查了解外商企业,公司的资信及在商界的声誉状况。这是涉及生意避免找错伙伴的重要前提。
# u9 B, J8 N; f) U 4. 要明白涉外商务中的银行信用和商务合同是两回事,要特别注意审查信用证条款中的要求、规定是否和签约的买卖合同相符合。如货物装运期、付款期限、付款行都必须写明,最重要的是看是否为无法执行的信用证。 a! g" u: D- [. Z' z7 z! N% q$ \
5. 签定的买卖合同应有买卖双方承担风险的责任保证,同时应该有第三方、第三国做担保人以及进行公证,不能听信单方面的任何承诺。
4 E9 n q8 k0 O4 w 6. 再就是在订合同时,要力争客户同意由我国的商检机构来实行商品检验。近两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的商检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信用度也越来越大,各国贸易商对其检验结果都愿意承认。如果能争取到由我国商检机构实施商检,不但可以方便我国企业,而且还将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 R7 [# H* T7 e3 B7 d* q
信用证软条款之解析 * F, Y# }4 J% |1 A; u5 V/ l3 c+ v: }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Soft Clause),在我国有时也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 Clause),是指在不可撤消的信用证加列一种条款,使出口商不能如期发货,据此条款开证申请人(买方)或开证行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主动权,即买方完全控制整笔交易,受益人处于受制人的地位,是否付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意愿。这种信用证实际变成了随时可以撤销或永远无法生效的信用证,银行中立担保付款的职能完全丧失。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消信用证,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买方凭借信用证"软条款"还可以骗取卖方的保证金、质押金、履约金、开证费等。
1 V/ }; ]6 L3 D5 @# P" ^6 X8 H X1 ~. E2 s; U3 k" a
简单的说就是:信用证支付必须要注意:2 ]' ^$ Z; o) Y/ B; j$ z" C, B
1.信用证开征行的资质,即它的规模和信用纪录。如果是大的,知名的银行就十分可信。
4 C7 e7 i1 e m8 a- \4 c9 R; p2.应用证具体的条款,软条款是很厉害的杀手锏,千万小心。认真审核自己是否能做得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