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07年新榨季
$ Q I. N7 Y/ d- z% i: {" @桐油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市场走势分析
" q$ P5 k: b3 X: r2 T1 K7 I _5 N, R* l2 q
一、可能出现的的问题4 \) \* x& L- J# X/ ~$ h
(一)新榨季初期桐油价格预计回落。因主产区厂家普遍还有部份库存桐油,故新榨季初期价格回落在每吨6500至7000元之间,待榨季正常至结束才会恢复到每吨8500至9000元之间的平稳水平。
; F4 M5 j( ~2 r(二)小厂家可能不敢开榨,多数厂家持谨慎态度。由于2005/2006年
* M/ Q' x. ]( u: v榨季行业竞争无序,行情变化莫测,导致70%以上生产厂家亏损,故新榨季实力不强的小厂家因资金缺乏和存在畏惧心理而不敢开榨。多数厂家持观望谨慎态度。
; o0 r7 Q- D2 Z6 \& h4 r. m" C(三)铜价居高不下,影响桐油需求。近年桐油大量用于覆铜面板的生产。而现由于铜价太高,覆铜面板生产必然减少,那么桐油在该项目的需求可能减少。( R. ?& Z& \& w2 g3 G* M
( X8 ]' `3 r# T二、市场走势分析
) {/ P& P7 n6 o/ U5 A3 G. a 总体而言,桐油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1 X5 _6 U0 h- U3 f% W1 i0 G/ c
(一)出口形势看好。由于受气候影响,南美油桐主产国阿根廷、巴拉圭面积缩小,产量下降,出口减少。印度、巴西等国亦如此,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伊朗、新加坡、印尼等国家或地区外商近年来均持续不断地向我国求购桐油。/ j' x) q; J* _6 u- O) G5 B6 O
(二)国内需求增加,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加大扶持力度,
+ G: H. e' F% n5 z( z促进农业发展,农机具销量大增,以及造船业,制漆业、化工、电子等工业都有长促发展。尤其是油墨需求急剧增加,内销前景看好。
) Q' P5 X; d1 B/ `, `. X) j(三)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影响,桐籽产量下降。由于桐籽单产低,
7 h D1 v; V$ l+ |效益差,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对油桐发展不重视,纳不上重点扶持项目,故很难发展。农民对原有种植基本上不护理,林分混杂,品种老化,任其自生自灭,因而产量不稳定。据调查,由于今年的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广西桐油主产区桐籽主产量普遍减产三成左右。
& ~$ m S+ g( o6 }5 v7 {(四)流通渠道扩大,价格竞争活跃。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行多
' w; c3 H9 z+ I/ `" I$ H种经济成份、经营方式和流通形式的开放式流通体制,价格竞争也趋于激烈,一定程度上造成桐油市场价格上的涨与落。
& e( s1 h, \: p; ~
9 Z8 v0 @6 B% z' G. B& x三、建议、对策
4 y/ F( s0 h. u/ X(一)政府引导、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油桐生产主产区政府各部门应当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引导和管理,减少桐油的价格波动。建议有必要时政府应采取政府行为,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特别是生产主产区,要限制规模小、资金缺、设备差,技术力量弱的小作坊和小企业随意运作,引导鼓励企业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建立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集团股份公司,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经营效益。1 o$ o# t# l$ s1 J* ^( z0 t
(二)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龙头企业支持配合,成立有权威性的3 O. h0 W0 |( ?. `( p6 |
桐油专业协会,明确宗旨、章程、责任、义务、权利等。主要是对生产厂家进行信息指导,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避免互杀价格,引导企业有序竞争。同时每年召开一次桐油订货会,有利于产销见面,对价格、质量、包装相互学习,促进油桐事业健康发展。
4 K( P; s5 F) l8 q& ?(三)稳定和保护产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 J# _* z2 U4 H0 T3 S2 o
持,形成龙头企业效应,带动和影响油桐产业的发展。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搞好油桐生产基地建设。在发展新种植的同时搞好低产林改造,迅速提高产量,避免供求矛盾的加剧。二是桐籽主产区要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经营模式,以订单合同形式保价收购基地农户的桐籽,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避免桐籽收购价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桐油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9 D6 V& O% X" i
! k) f+ F; \* m" U; ?8 b广西柳州地区土产公司
2 f2 d' U5 g( w/ Y3 j. a+ s |
|